聊聊我国古代的马车(三)
分类:行业新闻 文章来源:kf272.com 发布日期:2019-01-21 点击次数:
三、中国古代的马车是“西来说”吗? 在这里,也可以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即中国的马车起源问题不是说仅仅一个“西来说”就能解决的问题。而根据原来学者的观点是说当时殷墟车马坑发现的时候,因为发现地区不多,而无法证明商代马车起源于中国本土,故而就将这个观点逐渐引向了外来因素的影响,如F·哈恩恰尔也论定马及马车是在商代前后由西或西北方进入中国的中。但是,对中国古代马车作过详细研究的林巳奈夫认为,从构造、系驾、作用诸点上,商代的马车与西亚的马车全同,从而排除了中国之于西亚之外发明马车的可能性。但是近年来,国内商周考古收获颇大,在安阳及其其他地区发现多座商周时代的车马坑,各种马车也多有出土。这对于复原中国古代的马车,研究中西方马车的不同以及中国马车的起源有着跨越性的意义。
从殷墟出土的马车的形制特征上来看中国的马车与西亚地区的马车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是在马车的轮数和用途上,使用马车的民族之一是赫梯人,在公元前20世纪使用的是四轮马车。而随着有辐车轮的发明应用,其战车改变为两轮车,而在货车中仍然保持着四轮的形态。在中国迄今发现的商代马车,都是两轮的,这种商式马车一直延续至两周及以后时代。同样,中国的商代马车,既是战车、也是乘车、货车,在轮数上并不存在战、乘、货车的形制区别,这种特点是与国外同时期的马车明显不同的。其次,在马车舆箱结构上,中国与西亚也不一样,它们是舆盘呈横长方形,舆体是中部设一供上下车使用的门,这种舆体结构的车,是我国古代马车所有的,再者,从舆体容量来看,外国马车一般只能做一两个人,而中国的马车舆箱体积很大,约为外国的两倍上下。
二,从车轮的构造上来看,轮径的长度也是不一样的,国外的相对较小,而中国的相对较长,此外轮辐也是不一样的,中国的一般为18根,个别为22、26根,而西方随着时间、地域的不同也呈多种不同的形势,只是其相对时间和稳定性而言,与中国的马车还是有很大的区别,中国还是具有其自己的鲜明特点。第三,是从马车的系驾方面看,西方普遍用的是颈套法,到公元前10世纪左右,才被胸套法所替代,而中国而言,则采用独到的轭靷法,这种系驾法就当时的独辀车而言,是科学、先进的方法。就这样来看,它是我国古代马车与国外同时期马车在系统上、本质上区别的重要标志。此外,在马车饰件上,中国古代马车与国外马车也是不一样的,从出土的遗物看来,中国的马车装饰很是讲究,而国外则不是如此用铜泡等一类物件。是从文化的传播上来看,西方的马车自印度、中亚一路东传,可发现这些地区的马车受西方的影响较大,而中国的古代马车则很少有受西方影响的,如就阴山一带的岩画上的马车塑像,也多是与中国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中所表现的车在形态上是一致的,故而在其向东方传播的这个观点上也是值得商榷的,不能如此说。